在臺北大學林昭吟助理教授於93年進行「身心障礙者提前老化現象與健康照護需求之研究」提到「欲對身障者的老年年齡做一界定,最早可由35至40歲開始,因其已陸續由工作職場退出;其次,可界定在45至50歲,其生理狀況已開始走下坡;最晚可界定在50至54歲,因其心態已開始老化,社會參與亦逐漸減少。」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5萬餘名視覺障礙者,而大台南地區約有五千餘名,其中50歲以上視障者約佔視障人口數的80%,很明顯的,中高齡視障者佔視障人口的多數,而這些視障者的生活品質、福利服務,是否有相關單位提供服務以確切滿足其需求呢?


如何以在地老化的觀點來提供服務滿足視障長者家庭的照顧需求,是本會近年來所努力的方向。
106年底本會訪查台南市50歲以上的視障者,歸納出普遍可見的生活需求,在107年推出「心中有EYE-中高齡視障長者樂活方案」,服務對象為50歲以上之常日獨居或日間獨居的視障者,此階段的視障者對於老年生活有一定程度的未知與徬徨,然而在50歲這個年紀,上有老父老母需關照、兒孫又未同住提供適時的照顧,因而更加凸顯視障者自主能力與健康管理意識的重要性。
針對中高齡視障者的需求,佑明以三大服務行動來進行規劃:一、視障長者個別化服務 二、獨居視障長者共學行動 三、視障家庭支持行動
除了關注視障長者個人的健康與生活自主層面,透過同儕團體課程的帶領、以五感體驗為基礎,引導視障長者接觸多元的體驗學習領域,並擴及其家庭與照顧者所需的資源網絡連結;自106年以來,已辦理180場次的團體課程、服務量達1860人次。
在健康管理層面,視障長者學會了在家中就能獨自監控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數、學習到健康飲食烹飪技巧、以及各種慢性疾病的預防及延緩知識;
在多元學習層面,接觸了法律知識、園藝體驗、攝影技巧、種子串珠、三原色繪畫創作、居家伸展運動、府城文化巡禮、漢藥文化體驗等等的主題式課程;
在家庭支持層面,透過團體彼此分享家庭衝突關係,學習到衝突因應技巧;長照2.0專題講座與台南市社會福利地圖了解到在地的身障家庭照顧資源;
佑明透過服務關注到視障長者的個別性需求,建構視障者「在地老化」、「在宅老化」、受到尊嚴對待的老年生活,陪同視障長者在初老階段建立完善的生活準備、建構好身邊的可用資源網絡,以樂活的心情面對即將邁入的老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