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糖尿病併發症

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博(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微信(另開新視窗) 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  

淺談糖尿病併發症

游能俊診所護理師  馮淑華

護理師:您好,請問今天回診有帶小便嗎?

病人:有啊!但是為什麼要帶小便?

護理師:因為今天會做年度有關糖尿病併發症的檢查,除了尿液也包括了眼睛的視網膜、腳的神經及心電圖的檢查。

病人:為什麼要做這些?那要花很久的時間,可以不要做嗎?我也沒有感到不舒服…….

 

依據國民健康署相關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約有5%會發生眼部病變、約10%合併腎臟疾病,由於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需藉由定期就醫治療及檢查,才能有效防範。罹患糖尿病雖然不會有立即性導致死亡,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不加控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長久積累下來的慢性併發症會影響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嚴重危害病患的身體健康,影響生活日常並危及性命。

那糖尿病的併發症有那些呢?

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起因於營養視網膜的小血管發生病變,又分為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又分為輕、中、重度三種程度。治療首重預防,包括血糖、血脂、血壓控制及停止吸菸,每年例行性眼底鏡檢查是否有視網膜病變,若發生病變須由眼科醫師做追蹤治療,早期發現並確認最佳治療時機,才能有效預防視力喪失。

二、糖尿病腎病變

高血糖是糖尿病腎病變的主要致病原因。糖尿病腎病變早期沒有任何明顯的徵兆,有異常的是尿液中的微量蛋白有開始增加的現象,因為體內的高血糖會影響到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讓腎絲球不斷肥大、增生,使得腎絲球開始出現病變,讓血液中些許的蛋白質流進尿液中。腎病變的篩檢可由年度檢查尿液中的白蛋白量得知。當尿液中白蛋白數值3~6個月內連續2次30 mg/g或腎絲球過濾率<60 ml/min/1.73m2即有腎病變。一旦發現有腎病變的發生,初期時將血糖、血壓控制好,腎病變是可逆的。治療的建議,良好血糖及血壓、體重、飲食控制、戒菸可降低腎病變發生的風險及延緩腎病變的惡化。

三、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是周邊神經病變常見的原因,有50~75%非外傷性的截肢是因足部病變造成。糖尿病神經病變是檢測針刺感,使用單股尼龍纖維(小神經功能檢查),振動感使用128Hz音叉(大神經功能檢查)為篩檢工具。足部外觀檢查關節及足趾是否有變型,皮膚是否有潰瘍、傷口或足癬。治療原則為改善血糖控制,保護足部避免受傷,並建議每天居家的自我足部外觀檢查。

四、糖尿病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的各種慢性併發症是糖尿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約80%的糖尿病病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因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會影響到人體動脈內壁,進而增加血管壁的動脈硬化風險。大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心臟病(亦稱冠心症)、中風及周邊動脈疾病皆為糖尿病所引起之大血管疾病。由於糖尿病患常合併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及代謝症候群,這些都會促進粥狀動脈硬化的產生。

治療包括生活型態改變,規則血糖、血壓、血脂的治療,戒菸,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及心電圖的檢查,並建議糖尿病患在家自我監測血壓、血糖。

糖尿病人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配合醫囑,定期接受三高、眼底、足部及尿液、心電圖等檢查並規則用藥,才能有效預防併發症發生的風險,或在併發症發生時能即時的治療。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

       糖尿病衛教學會2022年核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