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過高時藥物該怎麼用?
東安藥局 黃淑珍藥師
天氣漸漸變涼,又到了吃鍋的時節,吃火鍋時多半會搭配青菜、菇類、肉或海鮮一起食用,無形中容易吃進較多的普林;透過前一篇的文章,營養師也告訴我們攝取黃豆、香菇及水果時的注意事項。(黃豆與痛風 吳欣蓓營養師)
尿酸過高是導致痛風的主因,痛風是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病變之一,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除了年齡因素之外,飲食中攝取過多的普林成份食物或體內尿酸代謝異常也成為尿酸過高的原因;一般說來,當尿酸濃度大於7mg/dL(1),女性在停經前大於6mg/dl時,即被定義為高尿酸。
高尿酸是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的危險因子之一,它也常與糖尿病相提並論,觀察研究顯示高尿酸是導致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之一;從下表中可以看到,當只有尿酸過高或糖尿病單一疾病時,和對照組相比,發生末期腎臟病(ESRD,俗稱尿毒)的比率較高 (1.34:1,1.59:1),一旦同時有2型糖尿病與痛風二個疾病時,發生末期腎臟病的比率則為(2.46:1) (2)。這是因為當體內尿酸過高時,它會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形成痛風石,是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的原因;但它也會沉積在腎臟,(A)會形成某些自由基,(B)誘發發炎物質的產生,二個因素造成腎臟內皮細胞受損、纖維化、腎絲球硬化,進一步影響腎功能,是造成慢性腎病的原因(3)。
一般說來,尿酸的形成主要因為我們的身體在含氮物質的代謝中所產生尿酸的量,部份則受到食物的影響,以上二個步驟決定了尿酸的生成量,再來就是身體將尿酸排泄或代謝的量,三個步驟決定了體內尿酸的濃度。一旦代謝出現異常,便會出現尿酸過高,甚至痛風發作。因此當痛風症狀出現時,我們會先以藥物改善急性發作造成關節腫脹、疼痛;再來是以藥物減少尿酸的形成,或者促進尿酸的排泄,讓尿酸濃度降至正常範圍(起碼要小於6mg/dL),這也是為什麼在服用降尿酸藥物期間,會鼓勵民眾多攝取水份,將過多的尿酸排出體外,提高治療效果。
那麼,可以不吃藥僅透過飲食來降尿酸嗎?由於透過飲食僅能讓尿酸減少1mg/dL,一旦已經出現痛風症狀了,臨床上還是建議透過藥物及飲食的配合將尿酸減至6以下,而且下降愈多,再次發作的比率愈低(1)。除了使用降尿酸藥物之外,某些藥物也會影響體內尿酸的濃度,過去有許多研究提醒臨床醫護工作者,利尿劑、某些抗結核藥(Ethambutol、Pyrazinamide)、Cyclosporine或者低劑量的Aspirin分別透過腎小管的機轉減少尿酸排出,增加體內尿酸濃度,因此當疾病需要合併使用藥物時,必要時需檢測尿酸濃度,避免痛風的發作(1,4)。而新的糖尿病治療用藥—SGLT2抑制劑(俗稱排糖藥)在某些研究中是可以減少2型糖尿病患的血中尿酸濃度,以Canagliflozin為例,經過26週的觀察,和對照組相比,尿酸濃度明顯減少(13%)(5)。
結論
痛風是現代文明病,自1980年代開始,全世界的盛行率及發生率逐漸增加,和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痛風發生率也比較高;痛風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腎病均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透過飲食控制(減少高普林食物攝取)、生活作習的改變(維持適當體重及腰圍、適當運動、補充適量水份)以及適當的藥物治療三管其下,有效減少尿酸過高對器官的不良影響;藥物的使用上除了遵照醫師指示服藥 外,請主動告知醫師目前使用中的其他科別的藥物,一來減少藥物交互作用,二來可以避免使用某些藥物造成的尿酸上升的不良的影響,提升自我用藥安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