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你能做什麼來幫助維持血壓穩定呢??
游能俊診所 吳欣蓓營養師
精緻、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使得現代人飲食中的鹽分、脂肪、熱量等偏高,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危害心血管健康。根據衛福部的調查結果,18歲以上台灣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8%,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當發現自己血壓偏高時,建議及早治療並搭配飲食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血壓。
為什麼會有高血壓?
血壓指的是心臟收縮將血液送進血管後,血流對血管造成的壓力,分為收縮壓及舒張壓。體內礦物質鈉、鉀、鈣、鎂的含量,以及血管彈性、血管肌肉的收縮與放鬆、荷爾蒙等,都是影響血壓高低的因素,當這些因子受到先天體質或是生活飲食習慣影響而失衡,就會導致血壓升高,以下是常見的7個原因:
除了先天遺傳,其餘引起高血壓的原因都與生活及飲食型態相關,因此,高血壓患者配合醫師治療的同時,也建議搭配飲食調整,改善血壓的效率會更好。如果您有高血壓或希望預防高血壓,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善您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狀況
1. 均衡飲食,調整營養攝取
採用得舒飲食(DASH Diet):
多吃蔬果:每天至少5份蔬菜和4份水果。
優選全穀物:如糙米、全麥麵包、燕麥。
控制鈉攝取:每日鹽分攝取控制在5克以下(約1茶匙)。
增加瘦蛋白:如魚肉、雞胸肉、豆腐等。
減少加工食品:避免含鈉高的即食品、醃製食品。
2. 維持健康體重,避免過重或過輕
減少體重過重:體重過重與高血壓密切相關,減重能顯著降低血壓。
維持BMI在健康範圍內(18.5–23.9)。
3. 適量運動,提升身體機能
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慢跑,每週至少150分鐘(每次30分鐘,5次/週)。
力量訓練:每週2次輕量肌力訓練。
避免久坐:長時間工作時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4. 減少鹽分攝取,維持鈉鉀平衡
烹飪時少加鹽,可用香料、胡椒等替代。
避免高鈉食物,如醃漬品、泡麵、薯片等。
選擇低鈉版本的食品,注意食品標籤。
5. 增加鉀的攝取,促進心血管健康
吃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馬鈴薯、番茄。
鉀有助於抵消鈉對血壓的負面影響。
6. 穩定情緒,適當紓解壓力
緩解壓力:練習瑜伽、冥想或深呼吸。
保持充足睡眠:每天睡足7-8小時,有助於壓力調節和血壓控制。
7. 減少酒精與咖啡因攝取,降低身體負擔
限制酒精:男性每日不超過2杯,女性不超過1杯。
控制咖啡因:避免過量攝取,尤其在血壓高峰期。
8. 戒菸並遠離二手煙,保護心肺健康
吸菸會損害血管並加重高血壓問題,戒菸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9. 定期監測血壓,掌握身體狀況
自我監測:鼓勵『居家自我量測血壓』為診斷追蹤的依據,記錄數據與並定期就診,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調整治療計畫。
居家自我量測血壓的722法則:
7:持續量測7天。
2:每天早晚各量一次(早上:起床後,晚上:睡前一小時) 。
2:每回量2次,每次間隔1分鐘。
提醒:量血壓前30分鐘,勿抽菸、勿喝含咖啡因或酒精性飲料;勿劇烈運動、勿憋尿,穿著舒適勿過緊衣物,量測中勿說話,以確保數值準確。
10. 必要時配合藥物治療,維持健康
若生活方式改變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務必遵循醫囑使用降血壓藥物(如ACE抑制劑、鈣離子拮抗劑等)。切勿擅自停藥或更改劑量。
總結
高血壓是一種可預防和控制的疾病。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和良好的活習慣,您可以有效地管理血壓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
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2022台灣高血壓指引」
衛生福利部